人力資源
【員工分享】人生沒有白說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
發布日期:2018-04-30 |
作者:myfox |
分享:
|
最近看完了白巖松的《白說》,最初是被書名吸引,翻看第一段,說是因為白巖松姓白,所以這本書叫《白說》,聽其名大概就可以猜到它的主要內容,也就是白巖松對于人生和生活的感悟,平時沒看過此類書籍,很好奇從一個新聞人眼中看社會和世界是怎么樣的?
這幾年,央視主持人相繼離職,白巖松還依然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用節目發聲。對于說話這件事,白巖松新書《白說》封面上有段話:“我沒開微博,也沒用微信。只能確定這本書里所有的話,都是我說的。” 他表示,盡管“說話不是件好玩的事兒”,“話多是件危險的事。然而,沉默更加危險!”他依然向往“說出一個更好點兒的未來”,就算“說了白說”,可是“不說,白不說”。
《白說》中收錄的文章都是白巖松老師這些年在各大高校面對大學生做的演講,書的前半部分寫的大都是白老師到了四十幾歲對人生的感想,書的后半部分多是關于中國慈善機構、醫患者關系和名利場的討論,有一部分人在吃飽了喝足了之后,開始思考另外一些問題,自然包括對社會和國家的思考。
當然多數人是達不到那種境界和高度的,但是換一個方面想,當我們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發現竟沒有可以支撐自己獨處時的興趣與愛好,是一件悲哀的事,想想覺得不無道理。不知不覺,網絡已經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每天我們離不開的是手機,現在的我們,時刻離不開手機,手機阻止了無聊,也阻止了無聊能夠帶來的好處。
《白說》講,青春是一生中最迷茫、最焦慮,交織著絕望希望和挑戰的時期。悲傷的時候,即使有太陽也覺得天昏地暗;開心的時候,即使下著大雨,也恨不得出去裸奔。不掙扎,不絕望,不算青春。回憶少年是美好的,《白說》中寫到所有人都說青春美好,那是他們在回憶是下的定義,希望我們在暮年時,回憶起過往,嘴角都會不自覺往上揚,青春是人生的修煉。
一直贊同白巖松的觀點,媒體人的責任就是把事實完整呈現,不是只給大眾看某一面,要讓事實去說話,不是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做好惡、對錯的選擇。媒體人的責任還有及時地發聲,不必清高地不與之爭論,把輿論陣地自覺地讓位,而普通民眾沒有條件去獲知真相,只能去猜測,或者干脆誰的都不信,視所謂的新聞為一縷輕煙掠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撞好你的鐘,哪一天你不想撞了,就離開,讓位于別人,無可指責,別守著鐘,編著鐘不響的理由,又不讓別人來撞。白巖松為此做出了榜樣,他對于中國時政和改革敢于直言不諱,他說"中國結束了挨打的時代、挨餓的時代,正在進入一個挨罵的時代。眼下這個時代的不夠公平,是通往更高層次的公平的必經之途"。對于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和中國軟實力,白巖松在書中說:"中國人似乎在用望遠鏡看美國,美國所有的美好,都被這個望遠鏡給放大了,美國人似乎也在用望遠鏡看中國,但我猜他們拿反了。”
讀完《白說》,正如白巖松自己說的那樣并沒有“白說”,沒有白讀,以新聞人的視角去看世界,是一種新的體驗。
相關新聞
2015-05-27
耐得住寂寞,才能戴得了皇冠
2018-09-03
【員工分享】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
2016-09-13
【季度之星】王小龍 好大夫部
2016-07-04
團結協作 共同達成目標
2024-06-28
【員工分享】不懂得終身學習的人終將被淘汰
2016-11-24
【季度之星】唐波 醫療IT研發中心